3月7日的“黑色星期一”在哀鴻遍野中幾乎成了“黑色一星期”,全球股市確乎都受到撲朔迷離的俄烏戰況的牽動,今年以來,各主要股指齊刷刷下跌,首當其沖的無疑是俄羅斯RTS指數,暴跌超4成。
2022年初以來各主要股指跌幅;資料來源:iFind;截至2022-3-7
不過,此前俄羅斯的股市總市值最高也沒超過1萬億美元,還不及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微軟的一半,相比之下,歐美股市的跌幅雖然看上去比俄指小得多,但是蒸發的市值已經超過5萬億美元,是俄羅斯股市損失的10倍不止。
與俄烏戰場上的進展緩慢不同,暗流涌動的資本戰中,俄羅斯頗有一股四兩撥千斤的意味。只不過歐美之外,遠在東亞的A股、港股也同樣慘烈。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俄烏沖突升級伊始,市場上主流的觀點就是無須過度擔心海外局部沖突,對A股影響有限,縱觀過往的數次戰爭也確實鮮少對A股產生如此大的震動。
那究竟是什么讓這次地緣沖突對股市的傷害性如此之大?全球資產配置真的像最近的一些聲音所說,成了笑話嗎?
俄羅斯遭到制裁,讓全球資產配置背鍋?
首先要說明的是,市場的漲跌從來不是單一因素引起的,而且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很容易察覺,孰為因果則很難洞明,因此任何下跌后的事后歸因都難免帶有一絲自圓其說的意味,比如這次全球股市整蕩,俄烏沖突也許只是導火索。
換句話說,本來市場就有下跌的理由,美國自不必說,大放水后滋生的通脹終于讓美聯儲無法坐視不管,開啟加息周期,這對疫情后已經逆勢上漲幾年的美股造成了巨大壓力。俄烏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避險情緒,自然對美股的泡沫形成了擠壓。
A股雖然經歷了2021年動蕩,但是熱門板塊的估值仍不便宜,戰爭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則壓縮了國內正在復蘇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利潤空間……
上面這些大跌原因分析相比大家都已經看膩,下面說點“刺激”的:
1、開戰至今短短2周不到的時間,俄羅斯已經超過伊朗和朝鮮,成為被制裁程度最高的國家。就連一向以中立著稱的瑞士也加入對俄制裁的行列,凍結了俄羅斯受制裁機構和個人的資金。
2、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擬以150億英鎊(約合1260億人民幣)折價拋售英國最大配電商(UK Power Network),可能在未來幾周內達成協議。
上面看上去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新聞,卻被一些媒體用春秋筆法聯系起來了:西方動搖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鐵律,李嘉誠則是看到了這次戰爭中歐美不由分說凍結俄羅斯資產的行徑,慌不擇路要拋售海外資產,以免遭到波及。
以此類推,我們也不應該做全球資產配置了,否則萬一中國遭到制裁錢就拿不回來了!
全球資產配置:這個鍋我們不背
想必你已經發現上面這個邏輯的荒謬之處了,不過我們姑且還是來捋一捋,荒謬在哪。
1、瑞士雖然以中立著稱,但在美國主導的制裁中,瑞士從來都不中立,2012年就跟隨美國制裁過伊朗,凍結了伊朗受制裁機構和個人的財產,不過2015年就解除了制裁。
所以,這次瑞士銀行凍結俄羅斯受制裁名單中的機構和個人的資產就是基本操作,而且這份制裁名單也只是針對一些俄羅斯寡頭。
2、李嘉誠早在2020年就開始陸續出售在英國和歐洲的資產,而這家英國配電商是他在2010年時以58億英鎊購得,不算期間的營收,單說買賣價差就賺了將近3倍。
所以這絕對是一筆成功的投資,談不上什么折價拋售,他在這個時候出售歐洲資產,即便是為了避險,顯然也不能因此否定全球資產配置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反而更加說明了全球資產配置的價值,因為如果德國、法國的投資者今年沒有投資于其他跌幅較小的市場,顯然會面臨更大的損失。
近5年來QDII基金的規模變化情況;資料來源:iFind
至于對于中國受到制裁的擔憂,回看近幾年QDII基金的規模變動情況也可以發現一些端倪,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2018年,QDII基金的規模確實有所下降,但是接下來幾年規模就開始大漲,截至2021年末,已經漲到2018年規模的3倍多。
全球資產配置切忌反復橫跳;保持投資,更加謹慎
要說對國際政治局勢和中美關系的研究,也許很少有投資人研究得比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更透徹的了;1984年第一次來到中國,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達利歐無疑是最了解的中美金融體系的人之一。
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和采訪中呼吁全球市場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尤其認為美國投資者不能只持有美元資產,而是要在中美之間兩頭下注。
他在去年9月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指出:全球市場投資切忌反復橫跳,在中國開展業務是一個戰略決策,沒有反復橫跳的余地……頻繁進出不是明智之舉,而是應該具有長期戰略的眼光。
上面是他對美國投資者的建議,對于身在中國的我們來說,同樣可以借鑒——全球資產配置應該是一個戰略決策,不該因為一時的風險事件而反復橫跳。
至于大家最擔心的修昔底德陷阱,達利歐表示,在研究了過去500年中有16次強權更替,他發現并不是每一次都是以暴烈的方式結束的,如果能從汲取經驗,這次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絕非不可能。
同樣,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對于不確定性較高的市場給投資者的建議是:保持投資,只是要更加謹慎。
為什么現在還要堅持全球資產配置
縱觀10年來全球各主要市場的年漲跌幅情況,各國股市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年領跑的指數都與前一年不同。而滬深300有4次表現墊底,如果在全球市場進行正確分散,大概率可以獲得比僅投資A股更好的回報。
10年來各國股指年漲跌幅;資料來源:iFind;截至2022-3-7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烏克蘭發生危機,接著相繼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頓巴斯戰爭,俄羅斯股市當年同樣大跌4成以上,但當年全球股市并沒有呈現單邊下行趨勢。
今年年初至今雖然全球股市都在跌,但是全年的情況如何,還要看后續戰爭和經濟走勢,如上所說,此時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正符合達利歐所說,兩頭下注更能分散風險。
事實上,在全球股市大跌的這段時間,除了戰爭相關的原油、黃金、大宗商品在上漲之外,大批資金也涌向了投資海外標的的QDII基金,甚至導致了部分基金公司外匯額度不足,暫停了QDII基金的大額申購,易方達旗下8只QDII產品都設置了300元的申購限額。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進行一站式的全球資產配置呢?
我們在2013年就開始采用Black-Litterman模型進行組合化的全球資產配置,通過配置QDII基金在全球市場進行投資,這一策略在2017年正式上線,并在2019年正式改名為全球贏+。
去年11月應監管要求全球贏+開始組合轉投顧的改造,最快3月中旬就將以新的面貌回歸!各位,久等了~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全球贏+組合策略的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為其他客戶創造的收益并不構成業績表現的保證。好買基金及南方基金不保證基金投資組合策略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諾?;鹜顿Y組合策略的風險特征與單只基金產品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全球贏+組合投資于境外證券市場的基金,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投資者在通過好買基金進行投資前,應認真閱讀基金投資顧問服務協議、風險揭示書、基金投資組合策略說明書等文件,全面認識基金投資組合策略的風險收益特征,在了解基金投資組合策略情況及聽取策略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鹜顿Y顧問業務尚處于試點階段,基金投顧機構存在因試點資格被取消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