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中概股持續大跌,中概指數回撤已逾70%
繼3月10日在美上市中概股大跌后,3月11日中概股延續跌勢。
受隔夜中概股大跌影響,上周五港股恒生指數與科技指數也出現恐慌性下跌,恒生科技指數盤中一度跌近9%,創指數成立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2021年2月份以來,中概股跌勢不休,中概互聯基金ETF普遍回撤均在70%以上。
造成中概股如此兇猛、大幅回撤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國內針對互聯網龍頭企業的監管趨嚴。二是今年以來全球避險情緒不斷升溫。三則是近期美國證監會公布了五家可能摘牌的中概股名單,加大了投資者對中概股退市的擔憂,而這也是造成上周四、周五中概股連續大跌的主要原因。
可以看出,以上導致中概股大跌的原因其實并非來自于企業經營層面的實質變化。國內的監管是為了行業健康發展,而非扼殺部分企業。美國證監會的法規條款約束的也是公司掛牌摘牌問題,幾乎不影響中概企業的中國業務。
所以中概股如此大幅、恐慌的下跌,以及目前已趕超歷輪熊市的巨大跌幅,也必然會催生機會。
當然,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盲目抄底風險也是很大的,一是熊市中后期的加速下跌絕大多數人難以承受。二是未來政策風險若真造成大量中概股摘牌,業余投資者也難以應對。所以尋找和相信有中概股、港股甄別和配置能力的基金管理人,或許是更優的策略。
——好買點評
精彩觀點
景林資產:市場調整是買入優質公司的機會
前瞻的看,宏觀層面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尚存,市場短期內仍將繼續波動,但我們認為俄烏地緣政治事件對中國經濟基本面和中長期發展趨勢影響有限,對大部分中國優質企業的中長期現金流和盈利能力影響甚微。
美國股市歷史經驗表明,重大的市場調整,無論是由于經濟衰退、戰爭、地緣政治事件或其他原因造成,從股市的長期趨勢來看大多是短期挫折。因此,作為長期價值投資者,我們將市場大幅調整視為買入優質公司的機會。
域秀資本:市場仍在筑底,多方已開始占據優勢
上周市場各方面因素交織,使得調整幅度加劇。前半周繼續受俄烏沖突以及大宗商品通脹預期擔憂的影響,全球股市劇震,中國市場各大指數一度大幅下探。而后半周,市場在連續“陰雨”之后迎來了一定反彈,一方面是此前市場的擔憂因素大部分已經“price in”,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經濟增速目標好于預期、GDP目標的確定等消息面強化了對于穩增長政策的預期。
從整體盤面上判斷,我們認為市場的筑底過程因俄烏事件被延長,但平倉盤的釋放也使后續市場動能逐步向有利于多方的方向發展。
市場回顧
宏觀新聞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議表決批準政府工作報告,批準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批準2022年中央預算。國務院領導人表示,對于中國GDP增5.5%的目標,看似速度放緩,實際上分量更重。實現5.5%左右增長是在高水平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
受春節因素影響,二月社融數據略遜預期
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2月M2同比增9.2%,新增人民幣貸款1.2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均不及市場預期。受春節因素影響,中國2月份金融數據階段性走弱。
中美證券監管機構磋商進展比較順利
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表示,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就審計監管合作的對話和磋商進展比較順利,雙方都展示了愿意解決問題的誠意,有望盡快達成共識。
私募行業動態
私募存續規模突破20萬億元
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末,全市場存續私募基金數量達12.69萬只,存續規模突破20萬億元關口,達20.28萬億元。其中,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數量最多,達7.88萬只,存續規模創歷史紀錄,為6.34萬億元。
證券類百億私募達117家
截至2022年2月末,證券類百億元級私募數量已達117家,其中量化類有29家,占比近25%;從增長階段來看,2021年是量化私募高速發展的時期。
研習社知識點
恐懼中怎樣做出理性決策
一、建立一個攻守平衡的資產配置組合,然后在不同的市場點位制定再平衡策略。
二、將認可的股票基金列在一份名單上,制定好基金回撤時的投資方案。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決策須謹慎。文中觀點不代表平臺投資意見,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包括不得制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鏈接,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